“數字基建”時代已來
發布時間:2020-02-27
這些天,中央高層各種會議連續召開,其中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前提下,讓企業有序復工復產,讓中國經濟保持一定增速,實現既定戰略目標。為此,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響應,工信部就號召:做好5G發展和復工復產工作,加快5G商用步伐!
很明顯,中國的新一輪基建建設,突破了傳統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基建模式,賦予了新的科技內涵,這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轉折,也符合當今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這輪基建以5G、互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為鮮明特色。
“數字基建”是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基礎是5G技術,5G是物聯網、人工智能、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和信息化的基礎,以華為等科技企業為代表,中國在5G領域占據了全球科技之巔,這是中國的優勢新興產業,所以大力推動5G商用,符合中國的科技特色,具有扎實的科技基礎。中國在目前階段大力發展“數字基建”,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決定:
第一,從外部環境來說,中國在芯片、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等科技領域離全球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而外圍的形勢不容樂觀,以市場換技術的老路,實踐已經證明越來越走不通。少數發達國家不斷給中國“使絆子”、“卡脖子”,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成為中國科技行業的時代最強音,中國的科技企業不能停留于僅僅生產低端的零部件,成為“世界工廠”,而應該不斷提高科技成色和附加值,占領關鍵技術的制高點、搶占核心技術話語權。大國之間的博弈越來越體現為科技競爭,發展高科技,中國刻不容緩!
第二,從內部環境來說,中國現有經濟結構亟待優化,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好的途徑和方式,就是加大中國經濟增長的科技貢獻比例,讓中國的科技企業成長壯大,一批批的科技企業脫穎而出,在各個科技細分領域迎頭趕上,這是新一輪世界經濟競爭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客觀要求。
第三,歷史經驗表明,每一輪大的疫情,都會催生新的經濟業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中國經濟加速轉換發展模式,擺脫原有的路徑依賴。比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城市智能化、信息化和網格化管理,醫療的信息化。疫情結束之后,政府會在公共衛生、城市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防患于未然。這將給相關行業和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給A股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第四,毋庸諱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如何盡快挽回損失、刺激經濟反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走以往“鐵公基”和刺激房地產的老路,只會讓傳統的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模式越陷越深,而且還會延緩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喪失重大歷史機遇。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寬松釋放的巨大流動性,還會大部分流到房地產市場和各種虛擬市場,資金空轉愈演愈烈,社會資源嚴重浪費。而通過“數字基建”,大力發展5G、汽車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會讓資金真正進入到實體經濟,讓金融資本反哺產業經濟。
在互聯網和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數字基建”是真正的產業新生態,“數字基建”搭建好了,“數字中國”的建設才具備堅實基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就具備堅實的基礎和動力。與傳統基建重資產的模式相比,“數字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
同時也還要看到,“數字基建”大多與老百姓的生活和民生幸福息息相關,比如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就可以節約不少不必要的支出,更便捷的交通、更快捷的行政服務、更高效的教育……科技與生活越來越水乳交融,如新的智能手機和華為的核心技術,會帶來國產高科技手機消費大大提升,這其實也是消費,“數字基建”和消費的互相嵌入、互為促進,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消費回補”政策導向。
“數字基建”的最典型特色就是科技,而在A股市場,科技股已經迎來一輪小牛市行情,科技股的牛市行情,為大量中小科技型企業的直接融資提供了便利,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老大難”,促進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股權融資市場的發展。
政策利好紛至沓來,再融資新規的落地,本質上就是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改善資本市場的結構性矛盾,讓真正具備核心科技優勢的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近些年來,在半導體、集成電路、軟件服務、人工智能、生物制藥、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經濟領域,大量出國留學高級人才回國創業,并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了企業和個人財富的爆發式增長,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優秀人才投身這些行業。當這個社會最優秀的人才不斷涌入科技行業,中國科技行業的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之路,就會越走越順。而大量創業型科技企業也通過自身的努力,給資本市場注入新動力,讓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這是實體產業和金融資本的良性互動。
毫無疑問,“數字基建”時代的來臨,正在給A股帶來新的歷史機遇,A股市場的“創藍籌”、“科技藍籌”將成批崛起,資本市場的新時代,正在向我們徐徐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