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酒店业70年变迁:从旅行社到OTA大整合
发布时间:2019-09-15
“还记得以前的旅游目的地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大多都是团队游,很少有自由行,出境旅游的手续也很繁琐。我们带团的模式比较单一化。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旅游线路和产品越来越多,个性化消费和自由行也崛起了,IP酒店和民宿等丰富多彩的住宿产品也涌现。”从事旅游业约20年的资深导游瞿佳向第一财经记者描述。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产业的发展,70年以来,旅游酒店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化到丰富化,从几大旅行社到OTA大整合,住宿业从标准化的宾馆到个性化甚至智能化各类细分酒店,旅游酒店业正在飞速发展和升级。
旅游产业大升级
说起往昔的旅游,一些中老年消费者至今记忆犹新——几十年前大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发达,可去的旅游地点也不多,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人的愿望就是去一趟天安门广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初的旅行夙愿;游河、看江景、骑马采花或是看看松花江是当时年轻人热衷的出游方式;到上世纪70、80年代,游故宫和登长城成为热潮,随着绿皮火车开启一趟旅行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开始多样化,出境游产品也丰富起来;如今自由行、高铁游、主题游甚至定制化旅游产品纷纷涌现。
公开资料显示,1952年~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从195亿元扩大到4695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速达8.4%,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产业定位得到完全认可是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实现了旅游业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产业定位的转变。到2001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这标志着旅游业从经济产业定位又上升为综合性产业。
梳理公开信息可见,到2017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2017年,文旅及相关产业、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1932亿元、7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未扣除价格因素,后同)、20.6%,占当年GDP比重分别达到8.76%、0.95%。到2017年,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10.28%。截至2017年,我国已拥有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2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50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
酒店业的细分化和智能化
在锦江酒店从业几十年,如今担任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的赵焕焱见证了中国酒店业数十年的发展。
“在我的记忆中,1949年以后,一些老饭店进行整顿和改造,积极筹建新型饭店。老饭店进行整顿和改造的包括北京饭店、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武汉璇宫饭店、广州爱群大厦等。印象深刻的包括1956年上海和平饭店重新开业。1978年我国饭店137家,15539间客房,其中绝大多数是国有宾馆和招待所。”赵焕焱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一批外资酒店企业进军中国市场。1984年2月,由洲际酒店集团管理的北京丽都饭店开业,并在之后正式冠名为北京丽都假日饭店。而之后,希尔顿、万豪、喜达屋、雅高等国际酒店业者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布局。
“1984年,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分两批选定102家饭店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