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花80亿掀开了一个新风口
发布时间:2021-07-09
随便一出手,贝壳就创造了中国家装行业的最大并购案。7 月 6 日,贝壳公告说,准备以 80 亿元人民币收购圣都家装 100% 股权。生吞一家传统家装公司,贝壳能改变家装这个鱼龙混杂的万亿级行业吗?贝壳将给大牌房企、互联网大厂以及普通消费者带来哪些刺激?
掀开风口
家装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但行业集中度极低。
按照欧睿(Euromonitor)的市场调研数据,圣都家装已是 2020 年全国整装销售额第一;但圣都家装的年销售额大约 40 亿,其市场占有率满打满算也就 0.4%。
在这个连社区卖菜都能变成风口的时代,家装仿佛是被互联网巨头们遗落的行业,还是像从前那样鱼龙混杂着,没有诞生任何一家巨头。
家装是一个潜在的风口。现在,贝壳用一桩 80 亿元收购案,把这个潜在的风口给掀开了。贝壳的意义不在于它自己将来能否成功,而是收购案这个事件本身会激发更多资本与平台公司进入到这个风口。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恒大造车的意义不在于恒大自己能否成功,而在于连恒大这种资质平平的房企都能造车,还有谁不能造车呢?于是,新能源汽车再度成为一个风口。
当然,贝壳不是那种资质平平的企业,贝壳在家装领域的成功概率还是值得期待的。当然,这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贝壳起到了带路者的示范作用,引发各路资本与平台公司真正把家装视为一个风口。
潜在风口,将变成显性风口。整个家装行业变天,是可以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的事情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以后能不能享受到贝壳提供的更透明、更规范的家装服务,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贝壳会引发家装行业的深度变革,让整个行业比现在稍微透明一些,稍微规范一些。
未来的战略标配
贝壳的家装之路,已经走了一些日子。
2015 年,链家与万科共同成立了「万链」,当初的想法是既「to B」也「to C」,既给开发商做装修交付,也直接给普通消费者做装修。但「万链」最终还是没能做起来。
贝壳创始人左晖生前说,「一个天爹一个地爹加起来很难弄出一个特别棒的儿子」。所以,贝壳在 2019 年推出了「被窝家装」。但当时并没有全力扑上,只能说是一种试探,或者说是在做基础能力训练。
现在,贝壳花 80 亿元收购圣都家装,算是吹响了进攻的号角。用贝壳新任董事长兼 CEO 彭永东的话来说,这是在「翻越第二座山」。
一旦贝壳稍微做出一点良好趋势,大牌房企、互联网大厂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司,都会进场。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家装很快就会像长租公寓那样,成为大牌房企的战略标配,至少将是物企的标配。那么多物业公司赴港上市,其盈利模式仍然原始而羸弱,他们正好可以再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家装是块肥肉的故事——贝壳用 80 亿元给这块肥肉做了背书。
只不过,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吃这块肥肉的这种能力。
家装是一件比长租公寓还苦的活:高高在上的房企(包括旗下的物企),通常很难去干那种需要把身段放得很低的苦活与累活。
脱胎于链家的贝壳,具备这个基因。
现在贝壳面临的考验是,生吞了一家传统的家装公司,如何良好地消化。
如何消化
当年链家能做大,也是靠全国跑马并购的啊。还是不一样:当年链家在四处并购之前,其制度建设已然强大,具有强大的流程输出能力;但现在,贝壳的家装主体平台并不强大——如果「被窝家装」已然强大,吞下圣都这种传统家装公司,是没有大问题的。
但现在的考验是:贝壳自己的「被窝家装」尚是一个小池塘,现在却要承接圣都家装这座水库的泄洪。
反过来说,一旦贝壳春梦了无痕地消化了圣都这家传统家装公司,那又将是一个精彩的商学院案例。
圣都家装只是一家市场覆盖面主要在华东区域的公司。所以,贝壳接下来可以有两种打法——
●一种是把圣都家装改造成一个能力平台,用这个能力平台向全国扩张●另一种是把圣都家装做成一个吞并范本,继续在全国其它区域并购规模化的家装公司
无论贝壳最终选择哪一种打法,能力体系完备的家装公司的平均估值都会提高——哪怕贝壳不收购,各路资本和平台公司也会虎视眈眈。
上升
最后讲一个节外生枝的故事:当年万科和链家一起做「万链」最终没起来,但万科决策者因此力排众议地入股了链家;后来,链家的股权又自动转换成贝壳的股权;再后来,贝壳上市,万科因此狂赚了一百大几十亿。 所以啊,要跟上升期的企业在一起,要跟上升的人在一起。所谓风口,都是上升的人创造的。人不是因风口而上升,风口因上升的人而打开。